时间:2018-08-06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陈 刚 姚英美 孔 薇
(作者简介:陈刚,男,1971年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家”“全国电力建设优秀施工企业家”等荣誉称号。姚英美,男,1964年出生,中共党员,毕业于中南财经大学。现任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总法律顾问。先后取得高级经济师资格证、一级建造师资格证。多次荣获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模范共产党员”及“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孔薇,女,1981年出生,中共党员,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法学专业。现任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风险控制部部长。先后取得了公司律师证、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证。2016年2月被湖北省国资委评为“2011-2015年全省国资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先进个人”。)
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是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核心骨干企业,具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技术中心资格,拥有水利水电工程总承包特级资质、环保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公司业务遍布全国、扎根海外9个国家,实力强劲,在2017年“中国建筑业竞争力200强”中排名75位,承建工程多次荣获“鲁班奖”“大禹奖”等国家和省部级大奖,蝉联“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全国电力建设优秀施工企业”“全国电力建设诚信典型企业”“湖北省文明单位”等荣誉。
长期以来,公司在葛洲坝集团股份公司的领导下,始终坚持依法治企,全面贯彻法治央企部署,以法律顾问制度为基础,以绩效考核机制为手段,树立法治意识、契约意识以及诚信意识,从法治中创造效益,为公司改革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创新治理体系坚持依法行权
公司积极探索实践,按照“权力制衡、权责清晰、程序严谨、监督独立”的原则建立完善了现代企业法人治理体系,从顶层设计上保障决策与执行的依法合规。
一是细化决策会议议事规则。公司在集团股份公司的具体指导下对党委会、党委常委会、董事会、董事长办公会、总经理办公会决策程序进行全面规范,充分发挥外部董事、监事的作用,将“三重一大”事项细化明确,纳入决策会议进行科学决策。
二是推行分级授权管理。公司梳理了主要领导签批事项清单和流程,实施集中采购、合同管理、财务审批等关键业务的分类分级授权,做到授权明确、权责对等、管理高效。
三是重构企业制度体系。公司对制度进行整体规划,将法律法规融入到规章制度中,将法治工作嵌入到流程管理中,通过节点管控和流程约束确保企业依法合规经营。近三年公司新修订制度80项,其中新订35项,修订45项,法律审查率100%。
四是法律论证常态化。公司坚持所有决策事项必须从法律角度进行分析论证,尤其是涉及国际工程、PPP项目、投资等重大事项,由法律顾问牵头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专业的法律意见。
强化组织建设推进法治建企
公司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以绩效考核为保障,充分发挥领导人员在法治工作中的“关键少数”和带头示范作用,不断促进和加强法治体系建设。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普法及依法治企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董事长担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总法律顾问担任副组长。董事长、副董事长、总经理的职责中明确负责风险管理及法律事务工作。全面推行总法律顾问制度,总法律顾问作为公司高管,直接对公司法定代表人负责,通过参加各类决策会议,推进法治建设与生产经营工作的深度融合。
二是优化机构设置。公司将原法律事务部更名为风险控制部(内部控制监督部),职能主要包括风险管理、合同管理、法律纠纷管理、内控监督、诚信建设管理等,机构职能及人员的扩充,为开展法治工作提供更有力的载体和抓手。
三是推行网格化法治管理。总部配备专职法律顾问8名,总部职能部门均设置法治联络员,负责纵向的业务系统法治建设。在基层单位配置150余名法治联络员,负责横向的普法宣传教育工作。总部职能部门与基层单位交叉形成网格化法治管理机制。
四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法律专业毕业生招聘比例,对成熟法律人才按市场化方式引进,同时加强内部培养,定期开展法治专题培训,逐步实现“人员、职责、作用”的“三到位”。
五是强化绩效考核。在对所属单位的责任书中,将因违规引发诉讼纠纷、未及时整改合规缺陷、未按要求开展诚信建设等内容纳入约束性指标的专用条款,严格考核评价,促进所属各单位切实开展法治建设工作。
强化合同管理坚持依法经营
作为建筑企业,公司始终将合同管理作为重中之重,通过对项目立项决策、合同评审、合同履行、合同终止全过程的动态管理,不断提升企业依法经营水平。
一是抓源头防控。在市场开发阶段,法律顾问参与项目投标文件编制,深度参与合同谈判,避免项目“先天不足”。对新开工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法律风险策划,“扶上马,送一程”,帮助项目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二是抓合同评审。持续优化各类合同示范文本并强力推行,制定各类合同评审要点,严格执行合同100%法律审查制度,所有合同未经法律审查不得签署。监督合同评审意见采纳情况,未反馈修改不得盖章。
三是抓过程管控。出台《项目管理行为负面清单》100条,从生产经营、集中采购、财务资金、人力资源、法律事务等方面突出依法合规管理,强化全员底线意识。
四是抓诚信建设。制定《诚信建设管理办法》,印发集团股份公司《诚信手册》和《失信行为清单》,建立内部信用评价机制,并根据评价结果,激励守信、惩戒失信、强化自律,以诚信建设促法治管理。
五是抓基础管理。强化证据意识,印发《树立证据意识加强资料管理操作指南》,引导所属单位在经营活动的各个阶段根据利益优先、客观全面、合法有效原则,及时收集证据资料,以提高资料在公司依法维权时的价值。
六是抓持续改进。通过案件倒查经营管理和法律风险防范,编写《结案报告》《诉讼纠纷分析报告》《法律事务简报》、《纠纷启示录》等,加强成果运用,以案说法促管理。
围绕发展中心服务经营管理
在企业的发展中,公司法治建设要紧紧围绕企业的发展中心,服务企业转型升级、改革发展。
一是强化国际业务法律风险防控。“一带一路”,法律先行。通过学习研究项目所在国法律、调研不同国别市场、配置项目法律顾问、开展尽职调查工作、聘请当地资深律师等措施,有力控制了公司国际业务中的法律风险。如南美最大的水电站要要阿根廷CC/LB项目,在履约过程中遇到政治风险、合同价格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和环评风险。针对上述风险,公司组建了以当地知名律师为主的法律顾问团,参与合同谈判,保证了合同变更的相关事项满足阿根廷法律规定,确保谈判方案合法合规,最终将合同条款朝着对公司更有利的方向进行调整。
二是强化薄弱环节法律风险防控。随着工程进入尾期,项目人员逐渐减少,但问题慢慢显露,在薄弱环节尤其要抓好法律风险的防控。如在杭锦旗独贵塔拉工业园区项目中,法律顾问通过提前策划,全程参与,理顺了法律关系,识别和控制了重要法律风险,最终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率的债权清收目的。如在苏州BT项目中,在项目进入回购期后,为回购款的资产证券化提供法律支持,保证了回购款按时到位。
三是强化关键环节法律风险防控。如在公司推行集中采购中,依法制定招标文件范本,对各类供应商进行资信调查并定期评价,建立了“绿名单”“慎用名单”及“黑名单”,对供应商实行准入、限制和禁入,提升了公司分包管理和设备物资管理的水平。
丰富形式载体打造法治文化
公司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和形式培育法治文化,使广大员工牢固树立“遵法守法就是创造效益”的理念,并内化为员工的职业态度和工作习惯,形成人人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
一是抓住“关键少数”,突出领导责任。在“七五”普法活动中,公司制定普法规划,将重点任务细化到每个年度,阶段性重点突破。将法治宣传教育纳入党委中心组(扩大)理论学习计划,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
二是营造法治氛围,突出全员共享。每年坚持组织各类普法培训班、法律知识竞赛、普法展板等活动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通过面对面的宣讲和交流,对一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面对的法律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并对项目部员工进行普法宣传,满足一线管理人员对法律知识的渴求。开辟《学法用法》专栏,编制《法律事务简报》、《风险管理简报》,定期以专题或案例形式进行法治宣传。通过公司微信公众号,加大法治宣传力度,为普法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三是联系“公检法”,突出联合预防。公司法律顾问通过担任法院的人民陪审员,提升法律素养,传递法治理念。通过与检察院开展“检企共建”,建立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协作配合机制,设置人民监督员,围绕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开展预防。邀请“公检法”专家“送法进企”,为公司员工进行法治宣传、警示教育,把法治精神和法律政策传导到最基层。
四是“法律顾问进社区”,突出综合治理。公司法律顾问走进社区,向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排忧解难,提升居民法治意识,打造和谐社区环境。公司所辖英雄山社区获得中宣部、中央文明办颁发的“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称号,这是国务院国资委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社区。展望未来,公司将在十九大“全面依法治国”精神的指引下,以“诚”为本,以“信”为先,开拓依法治企新局面,为公司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COPYRIGHT@2018-2020湖北省企业法律顾问协会 技术支持:武汉伊锐数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备案号:鄂ICP备18018668号-1